用Python绘制诱人的桑基图,一眼看透熬夜和狗粮的秘密...

2021/8/14 22:05:56

本文主要是介绍用Python绘制诱人的桑基图,一眼看透熬夜和狗粮的秘密...,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,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!

https://blog.csdn.net/SeizeeveryDay/article/details/105172279?utm_medium=distribute.pc_relevant.none-task-blog-2~default~BlogCommendFromMachineLearnPai2~default-3.control&depth_1-utm_source=distribute.pc_relevant.none-task-blog-2~default~BlogCommendFromMachineLearnPai2~default-3.control

最近,不止一次收到群里小伙伴的截图追问:

 

 

 

“这个图叫什么???”

“这个图真好看!!!怎么画啊?”

小z本没有干货,问的人多了,也便有了干货。

此图姓桑名基,平素不喜露面。奈何天生丽质,偶有露面,必引众人围观。

 时人有云:“桑基桑基,高贵美丽!”

 桑基是何许图也

据小z不严谨的抽样提问统计,90%想学习桑基图的旁友,都是被她妖艳炫酷的外表所吸引。

而桑基图真正代表了什么?和类似图表相比的独特性是什么?却几乎无人问津。

害!人真的是视觉动物!

 言归正传,我们来看看百科的官方解释:

桑基图(Sankey diagram),即桑基能量分流图,也叫桑基能量平衡图。它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流程图,图中延伸的分支的宽度对应数据流量的大小,通常应用于能源、材料成分、金融等数据的可视化分析。因1898年Matthew Henry Phineas Riall Sankey绘制的"蒸汽机的能源效率图"而闻名,此后便以其名字命名为"桑基图"。

Emmm,有点内个意思了,结合其他资料,做进一步的汇总提炼:

桑基两个字取自“发明”者的名字

属于流程图的一种,核心在于展示数据的流转

主要由节点、边和流量三要素构成,边越宽代表流量越大

遵循守恒定律,无论怎么流动,开端和末端数据总是一致的

文字太苍白,下面我们用Python来绘制一个具体的实例~

 Python手把手绘制桑基图

动手之前,我们再次敲黑板,回顾桑基图组成要素的重点——节点、边和流量。

任何桑基图,无论展现形式如何夸张,色彩如何艳丽,动效如何炫酷,本质都逃不出上述3点。

只要我们定义好上述3个要素,Python的pyecharts库能够轻松实现桑基图的绘制。

这里我们用“当代青年熬夜原因分析”数据为例:

数据来源:这个数据是小z近两周卖炒粉时口头做的调研

 

 

 很规整的性别、熬夜原因、人数三列数据。

不过,要用pyecharts来画图,得入乡随俗,按照它定的规则来规整数据源。

首先是节点,这一步需要把所有涉及到的节点去重规整在一起。也就是要把性别一列的“男”、“女”和熬夜原因一列的“打游戏”、“加班”、“看剧”以列表内嵌套字典的形式去重汇总:

 

 

 

接着,定义边和流量,数据从哪里流向哪里,流量(值)是多少,循环+字典依然可以轻松搞定:

 

source-target-value的字典格式,很清晰的描述了数据的流转情况。

这两块数据准备完毕,桑基图已经完成了80%,剩下的20%,只是固定格式的绘图代码:

 

 一个回车下去,看看成果:

 

 

 

果然,男打游戏女看剧,加班熬夜是儿戏。

如果想要垂直显示,只需要在add函数里面加一个orient="vertical"就好:

 

 

 

OK!不过,还有同学意犹未尽,这个是涉及到两层的流转,那如果三层,需要怎么画呢?

不慌,先导入(狗粮)数据:

 

 

 

 

 

这是某宠物品牌,3月份主要产品购买路径(第一次和第二次)的数据,先是品类,其次是第一次购买的产品类型,接着是第二次购买的产品类型,最后一列对应人数。

注:这里第一次购买的产品前面加了“1-”,第二次购买加了“2-”的区分标识。

画图必备的nodes节点实现很简单,所有节点(品类、第一次购买、第二次购买)做去重汇总,对上面生成nodes代码稍作调整就可以:

 

 

 

而linkes只接受source-traget-value的格式,得先对源数据进行格式调整,分别形成“品类-第一次购买-人数”,“第一次购买-第二次购买-人数”的样式,再统一汇总:

 

 

 

规整汇总好之后,只需要复用上面的linkes代码:

 

 

 

画图代码几乎没变,只是改了个标题:

 

 大功告成,So easy!无论是多少层数据的流转,只要定义好nodes和linkes,就能以不变应万变。

 

 

 

最后,通过上面的桑基图,我们能够非常直观的洞察到客户购买流转规律:

出于试错成本的考量,大部分客户第一次购买的是小规格狗粮。

第一次购买小规格狗粮的客户,流失(第二次未购买)情况严重,且再次购买客户,更倾向于继续选择小规格狗粮尝试,而不是信任性的购买大规格狗粮。

第一次购买大规格狗粮的客户,留存下来的客户已经建立起对品牌的信任感,再次购买大部分选择了大规格狗粮。

购买狗粮的客户第二次复购鲜有尝试玩具的,而第一次购买玩具的客户,也并未建立起对品牌狗粮的兴趣。

原本死板的数据,在桑基的装扮之下,变得楚楚动人。

注:相关数据源和代码,已经规整好,在“数据不吹牛”公众号后台回复“桑基图”即可获取。

参考来源:

pyecharts官方文档

百度百科

朱卫军:公众号《python大数据分析》

镝数dydata.io
经济学人:www.economist.com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版权声明:本文为CSDN博主「数据不吹牛」的原创文章,遵循CC 4.0 BY-SA版权协议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blog.csdn.net/SeizeeveryDay/article/details/105172279



这篇关于用Python绘制诱人的桑基图,一眼看透熬夜和狗粮的秘密...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,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,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!


扫一扫关注最新编程教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