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nux文件及目录操作相关函数

2022/7/12 5:20:06

本文主要是介绍Linux文件及目录操作相关函数,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,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!

st_mode的介绍 

st_mode: 

 

1. Linux文件操作相关函数
        stat函数 *****
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穿透(追踪)函数 -- 软链接
        lstat函数
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不穿透(追踪)


4. dup, dup2函数
        复制现有的文件描述符


解决gcc编译过程中c99语法报错的问题
~/.bashrc
alias gcc='gcc -std=gnu99'

索引节点inode:保存的其实是实际的数据的一些信息,这些信息称为“元数据”(也就是对文件属性的描述)。
例如:文件大小,设备标识符,用户标识符,用户组标识符,文件模式,扩展属性,文件读取或修改的时间戳,
链接数量,指向存储该内容的磁盘区块的指针,文件分类等等。
( 注意数据分成:元数据+数据本身 )

注意inode怎样生成的: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,一般是128字节或256字节。inode节点的总数,在格式化时就给定
(现代OS可以动态变化),一般每2KB就设置一个inode。一般文件系统中很少有文件小于2KB的,所以预定按照2KB分,
一般inode是用不完的。所以inode在文件系统安装的时候会有一个默认数量,后期会根据实际的需要发生变化。

注意inode号:inode号是唯一的,表示不同的文件。其实在Linux内部的时候,访问文件都是通过inode号来进行的,
所谓文件名仅仅是给用户容易使用的。当我们打开一个文件的时候,首先,系统找到这个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;然后,
通过inode号,得到inode信息,最后,由inode找到文件数据所在的block,现在可以处理文件数据了。

inode和文件的关系:当创建一个文件的时候,就给文件分配了一个inode。一个inode只对应一个实际文件,
一个文件也会只有一个inode。inodes最大数量就是文件的最大数量。


FILE* fp = open("file");
 



这篇关于Linux文件及目录操作相关函数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,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,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!


扫一扫关注最新编程教程